tust news

学院广角

[文法学子扬帆暑期实践,知识之舟驶入实践蓝海]-凯发娱乐平台

发布时间:2024-08-26      浏览量:    作者:周怡静     来源: 文法学院

随着夏日的热浪滚滚而来,文法学院的学子们也迎来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暑期实践季。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假期里,一群怀揣梦想、勇于探索的文法学子,纷纷踏入社会的大门,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开启了他们与社会的亲密接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一同了解他们深刻而又难忘的实践经历,感受那份别样的成长与收获。

一、青春笃行·“津”彩筑梦

22093317刘芊奕、22093315李楠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夏日,我们怀揣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无尽热忱,踏上了暑期社会实践的灿烂旅程。我们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走进红色基地,走进乡村社区,一路生花,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向新时代青少年们播撒着文化传播的种子,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添上一抹亮丽的传统文化色彩。

ec3ec411e1be4b33b91381f31d51c736.png

我们踏寻历史足迹,在家乡——天津的土地上挖掘传统文化,探寻民间非遗,参观艺术展览,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关于文化传承的重要讲话精神,担当“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记嘱托,学思践悟,努力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

9e3ef4bc4ea7448c9cea4e3f56bfee5d.png

我们将所学所悟带进乡村基层,为孩子们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将传统节日的历史与文化意义、民间艺术的精髓,以及诗词歌赋的意境,融入生动的教学与趣味横生的互动游戏中。为此,我们特别设计了泥塑和剪纸体验课,旨在让孩子们亲手触摸文化,感受艺术的温度和厚度。

5403c9ea5d3c4182a83fcfb4f86e6f96.png

在剪纸体验课上,我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用简单的工具,创造出精美的图案。红纸在他们的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随着剪刀的轻盈跃动,一件件精美的剪纸作品跃然纸上。我们结合手工作品,讲述剪纸背后的故事。剪纸,是扎根中华大地的,来自民间的传统艺术形式,应该被青年一代所传承、发扬。我们从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中看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a34feb7d72d2409bb4f4bb951e4c343e.png

天津泥人张是天津民间艺术的瑰宝,是北方泥塑风格的代表。我们向孩子们详细讲述了泥人张的历史、工艺及作品鉴赏,深入感受了泥塑的艺术魅力。我们引导孩子们从泥土中挖掘出无限的想象,手把手教他们塑造出各种生动的造型,用颜料赋予其动态生命,体验泥塑“三分塑,七分彩”的奥秘所在。从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到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孩子们的创意与热情,泥塑不仅让他们体验了创作的快乐,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孩子们的眼神里始终闪烁着好奇与渴望,在聆听讲解与动手实践中,传统文化的种子便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c988e0f3218e427d9aa0410a9eb21b30.png

6c0e224ec2614a4c9752767985590757.png

通过社会实践,走进文化基地和乡村基层,我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本质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情感的共鸣与价值观的塑造。我们学会了如何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瑰宝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汲取精神养分。通过探索文化背后的故事,体验文化带来的乐趣,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875e86d84c0248938357d9fe2b20c583.png

文化的力量在于它的温度、厚度与蓬勃的生命力,它能够跨越时空,连接过去与未来,以丰盈我们的精神文化世界,滋养我们的灵魂,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我们将不忘初心,始终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不断学习、探索,不断坚守并弘扬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牢记殷殷嘱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切实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中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二、从天津到延安

22093111 兰冉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延安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大学生延安精神研究会学生党支部的一员,我在学院的帮助与支持下开始一步一步准备前往延安的行程。

在学期末的前两个月,我便开始准备此次关于延安精神的实践内容,包括天津与延安两地。一个个电话打过去,一封封邮件回过来,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是十分愿意与我们共同展开实践活动的。就这样,在六月末,我们去到平津战役纪念馆、周邓纪念馆等地开展了初步的参观实践,并与相关负责人谈成了暑假期间实践的相关事宜。粘贴在墙上的照片以及摆放的展品,与标注在旁的文字,一同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震撼着现代人的灵魂。而我们实践的目的,就是要将墙上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无法来到这里的人也能了解这些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

参观完最后一个红色历史纪念馆,我和同伴们一起坐在台阶上谈论着今天参观的内容。很开心,我们都觉得这样的实践是有意义的,而并不只是为了完成比赛。精神世界十分丰满,而肉体和肢体却十分疲惫。

“走吧,去搓一顿!”

也许,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同时填饱精神与胃口的需求。于是,在这幸福的时刻,在红色历史文化的滋养下,我们留下了一张合影。

在暑假的开端,我与团队成员坐上绿皮火车一同前往遥远的延安。火车的窗户是放映祖国山河风光的电视机。从平原到山丘,从天津到延安,从日落到月升,我思索着本次实践的主题——基于津延两地红色历史文化的接续性探究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我们该以什么样的载体去呈现,我们实践的内容,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

到达延安已经接近凌晨五点,站在火车站门口,我们在紧急社交的大学生朋友的帮助下,留下带着黑圆圈的第一张合影。在酒店办理好入住后,我们回到火车站的门口,各自选择了一些能够饱腹的食物。七月的夜晚是炎热的,但我却觉得身体是冰凉的。一碗洋芋擦擦仅要六元,温温的,带着土豆的香气,却并不好吃,不能让我冰凉的脾胃回温。

“给你一碗汤哈,不要钱的。”

摊主奶奶说了很多,只是西北的方言多用后鼻音,直到这碗汤端到桌上,我才仅仅听懂了这一句。喝一口,有白菜的味道,这一口,伴着被车大灯照亮的洋芋擦擦,是延安在我心中最初的味道。

这天最主要的行程是到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新学员开展交流会以及参观延大历史人文景观。土黄色正是西北的颜色,延大校园的主色调正是土黄色,我们是第一次见这样有特色的校园,吹着西北干爽的风,喜欢得不得了。来到马克思学院,我们向几位延大的学长请教了些问题,很多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找到了可供借鉴的典例。问到延安精神,大家都流露出满满的

自豪与崇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我是在延安精神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这同时也鼓舞着我更好地去传承和发展延安精神。”第一次,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化人真是好有气质。在延大骑着共享电车是游览校园是我觉得最轻松快乐的事情,延安层叠的山脉与别样的建筑格局,震撼着二十年一直生活在平原的孩子。

第二天,我们来到延安市八一敬老院,任务是采访革命老兵。爷爷们有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也有参加过后期的延安革命的,即便对于他们延安味儿的表达,我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我看到了爷爷手上的伤疤以及记录回忆的小册。

临走之际,爷爷问我们:“你们是哪里来的啊?”

“天津的,我们来自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的娃娃啊,要好好学习,学习英语,以后争取再考个研究生,不要辜负国家的培养。”

同天下午,我们去到了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与那里的老师展开了相关

的学习。交流结束,回到办公楼大厅,我们偶遇了两位延安中学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请问你们认为延安精神对当代青年人成长成才有什么样的帮助?”

“把它作为一个座右铭吧,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也能自力更生,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对于刚刚与延安精神研究会老师的交流,这位同学的回答让我更进一步认识了延安精神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姐姐,我们也想问你一个问题。关于你们做的这些实践调研,你认为真的是有价值的吗?现实中的社会,并不如课本中书写的那么美好。”

这位同学能够有这样深刻的思考不知道比几年前还是高中生的我强了多少倍。沉默了一会,依据大学这两年的成长,我不能给予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只能简单表达我的思考。

“社会究竟怎么样,要看我们每一个人,看你也看我,看老师也看学生,看工人也看农民,看大人也看小孩。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做好事做坏事都影响着这个社会。做学生,我是不是好好学习,做老师,我是不是倾尽所有教诲学生。你是怎样的人,想要建造怎样的社会,那你看到的就是怎样的社会。”

“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即便在延安停留的时间不长,但我仍然在梦里多次见到西北广阔的天和连绵的山,每每点开手机相册中的视频,延河边气势雄浑的音乐仍然会震撼我的心灵。什么是延安精神?也许是火车站主动提出为我们拍照却并不认识的大学生朋友,也许是早餐摊奶奶主动提供的一碗热菜汤,也许是热情招待我们的延大学长,也许是革命老兵写满笔记的小本,也许是一辆又一辆礼让行人的汽车,是洋芋擦擦,也是火锅沾沾,是延安革命旧址,也是每一颗善良温暖又勇敢坚强的红色的心

三、以萤火之光 伴星辰闪耀

——云支教有感

鲁迅先生曾说,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在这个热情似火的夏天,我开启了人生的第一场支教,这趟旅程既奇妙又欢乐,先前受到的教育在此刻焕发出了绚丽的光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自己多年来上过的每一堂课、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充满了意义。

此次支教的对象是邻居家四年级的小弟弟,虽说为彼此邻居,可在这之前并未对小弟弟有过多的了解。还记得第一次与他接触的场景,他抱着自己的暑假作业,悄悄地迈入我的屋门,脸上露出害羞生涩的表情。我赶紧招呼他坐下,经过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他更加放松了,我们顺利进入到一项项任务中。

看着他认真的神情与用力写下的工整字迹,我思绪纷飞,仿佛回到了自己四年级的那个夏天,时光过隙,当年蹦蹦跳跳的小女孩也长大了,终于有机会用所学知识浇灌祖国新的花朵。

尽管云支教的开篇十分顺畅,但是随着新鲜感褪去,小弟弟稍稍有些厌倦,阅读名著之时常常心不在焉,察觉出来他的情绪危机,我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引入孩子们感兴趣的领域。“你平时在学校和朋友们玩什么游戏呀?”,此句一出,他立刻激动地抬起头,“我们玩丢手绢、‘三个字’、捉迷藏,还有好多好多”。“‘三个字’怎么玩呀”,“是这样的,······”小弟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我看他正在兴头上,便继续说道,“有时间我们一起玩吧,但现在来做个别的游戏,这本书我们一人读一段,看谁读得又快又好!”有了竞争意识,小弟弟仔仔细细地用手指着每个字,生怕漏过一个细节,凝视着他专注的样子,我欣慰地笑了。

找到了正确的方式方法,果然事半功倍。他对读书的兴趣愈加浓厚,我不禁感叹到原来成为一名好老师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需要明智的教育方法与足够的耐心。

在云支教的最后,我同小弟弟一起完成了“祖国的明天”手抄报。我突发奇想,问道“到2049年你多大啦?”,他认真想了想,“34岁!”,34岁,正是生命之花绚烂绽放之时,如同骄阳一般的年龄。“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们再一起去北京!”“好!”,孩子的眼神中仿佛倒影出一条银河,我被他眼睛中闪烁的真诚善良所感动,美好的明天一定能够到来,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作为高校学生,在教育方面,我与资深教师相比仍相形见绌。但能用我的萤火之光,伴着祖国未来的璀璨星辰成长,看着他们一点一点地散发光芒,已是荣幸至极。

短暂的20天里,我和小弟弟跳过活力四射的运动健身操,读过引人入胜的世界名著,参与过妙趣横生的直播课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构成了我们绚丽的夏天,让我们受益匪浅,回味无穷。此次的支教经历鼓舞了我,以己身所学回馈社会,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真好!

a50aea492c3b4a40a021db540b8bcd65.png

0c995a7f8a7e46c4b101a9bc66114e2d.png

随着暑期的渐渐落幕,文法学院学子们的暑期实践也圆满画上了句号。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让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了实际操作能力,更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解决问题,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文法学院的学子们将继续弘扬先锋文化,推动贯彻落实“先锋计划”,不断前行,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陈春羽 赵天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