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媒体科大

[《天津教育报》报道我校教师胡亚萍学习感想]-凯发娱乐平台

发布时间:2020-06-01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复课开学后,如何促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天津高校陆续启动非毕业班年级学生返校工作。为满足广大教师疫情期间复课实际需求,前不久,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四所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共同举办“复课开学后高校教师常态化疫情防控心理健康专题网络培训”,邀请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多位教师针对如何确保疫情防控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如何协助教师做好复课开学后的心理健康调适等内容,面向高校教师群体,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直播开展培训。共有30余所学校近两千名教师在线参与学习。

5584dfba62ea479d85d7960fe58b8295.jpg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刘红英表示,本次培训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关于学校复学复课的相关讲话精神要求为指导,充分利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等优势学科及专家资源,先导性发起天津市高校教师发展联盟,拓展区域性高校教师发展资源共享。用心理学科专业知识,给高校教师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指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帮助教师凝心聚力,积极行动,促进师生心理健康,推进复学复课平稳有序进行。本报将讲座精彩内容和讨论中的精彩观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

“幸福教师的特点是一提到学生,就喜笑颜开;一站到讲台上,就兴致盎然。即使是疫情期间,因为技术问题,导致焦头烂额,我还是在每次课前写了讲课的‘剧本’,包括授课方式、组织形式等。这种创造性的工作,带来了说不尽的快乐。”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希平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从教经历阐释了“我是如何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的”。

“2019年7月18日,国务院启动了健康中国促进行动(2019-2030),其中第五项就是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从国家层面把心理健康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恰巧,在最近几年,因为各种内外因素,结合心理学已经发现的原理,我自己提出了‘积极行为塑造’的原理和技术,帮助了一大批青少年,解决了心理困扰,走上了幸福生活的道路。2020年疫情期间,利用积极行为塑造的原理,撰写了疫情下心理干预的推文,同时,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参加了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疫情热线的值守工作。这些工作让我深切体会到,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让自己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同呼吸共患难,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刘希平教授的讲座生动形象,通过讲述自身求学求职经历,倡导大家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同呼吸共患难,同时“从发自内心的欢喜、无需自律的投入、积极正向的协作、崇高利他的目标、小有所成”几个角度,倡导大家积极做好心理调试,努力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

疫情防控常态下高校新手教师应对策略

“在疫情防控常态下,高校学生会面临毕业找工作、研究生线上复试、线上学习、开题等问题,由此可能会带来焦虑、恐惧、愤怒、内疚和抑郁的情绪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在非疫情期也存在,但是疫情会‘放大’原有的问题。因此,当高校教师面对学生时,这些可能会成为学生情绪的‘底色’。那么如何避免消极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讲师、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王锦博士从疫情防控常态下高校学生常见心理困扰引入,结合自己在疫情防控中所做的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具体工作案例,讲述了新手教师如何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他认为,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危机评估。通过评估情绪是否极度痛苦、是否有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想法和计划、是否有资源性因素来对学生是否处于“危机”进行初步评估。如果评估学生处于心理危机中,一定要寻求高校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的帮助,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其次,对于大多数不需要危机干预的学生来说,高校教师要重视稳定学生的心态。倾听与接纳学生的各种情绪,表达理解与关注,不评对错,不论是非。教师能否接纳学生,反映的是能否接纳自己,因此这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议题。同时,教师需要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觉察其内在的“感受”和“期待”,并能够在“感受层面”上给予回应,在“自我层面”上给予支持,因为人类最深层的渴望就是被认可和被爱。

第三,在稳定心态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领。发现学生的资源,赋予能量。要相信学生有资源应对当下的困境,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拥有的资源(经验、能力和优势)和支持系统。以积极的视角看待当下的困境,通过积极再定义化危为机。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操作并应对困境。最终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虽然有困难,但是我可以克服!

最后,教师也要重视自我关照。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敏锐的自我觉察和关注家人朋友构成的支持系统,做好自我关照。教师只有在保持身心良好的状态下,才可能给学生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维护健康心态  成就舒心生活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杨海波教授以经典心理学研究案例为开端,深入浅出地向大家介绍了心理学专业知识,同时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于疫情负面情绪的调整提出了科学认知形势、合理表达情绪及积极发挥角色对应行为意向等要求。

他讲到,心理和教育发展本质是改变个体的神经系统,任何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都是神经系统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而消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容易使人患病。同样,生理机能的异常状态也会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教师的心理健康自我调适问题,杨海波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人们对于疫情的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担忧、恐慌和愤怒,产生这种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的了解不完整而引起的。作为高校教师,应该首先科学认识疫情及其防控常态化,科学认识当下的复工复学,然后基于对疫情的科学认知,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表现出与当前环境和教师角色相适应的行为意向。具体来说,高校教师一方面要迅速调整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策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还应该注意随时随地给学生传递正确的疫情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规范自己的言行,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创新培训模式 为教师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聆听了几位心理学专家的培训,天津商业大学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陈心旗谈了自己对于该问题的认识:面对学生毕业、开题、线上学习和居家学习的种种困难,我们不仅要看到学生的困扰本身,还要看到其背后焦虑、恐惧、内疚、愤怒、抑郁等情绪,倾听接纳他们的情绪,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的心态稳定下来。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节的时候,也要有危机评估的意识,观察学生情绪是否不稳定,是否有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想法和计划,在必要的时候寻求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和精神科医生的帮助。面对学生的困扰,我们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应对其自身问题的资源。我们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发现其自身的经验、能力和优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领。

天津工业大学辅导员宋开贺表示,一场培训就是一次思想的交互与升华。“作为一名新入职的辅导员,往往面临着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大局观不足,心理防线并不是非常牢固的欠缺,参与此次培训有助于我们学到更多知识,取长补短,弥补自身不足,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天津科技大学教师胡亚萍表示,本次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心理学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沟通技艺的增长。我们认识到,要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同呼吸共患难,要积极做好心理调试,努力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

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孙静表示,作为教师,既要积极引领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也要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我觉察等方面进行自我关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次培训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深刻的理论引领和导向作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