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3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新闻中心
1月12日,滨海发布报道市人大代表、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福平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正值天津“两会”召开,“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词。推进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变、着力完善营商环境……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为“滨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福平表示:“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滨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步伐,必将成为滨海新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滨海新区还缺少整建制的‘双一流’大学,高校与区域产业的融合度也有待提升。”路福平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科学谋划新区高等教育发展,制定完善对支持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探索完善区校、校企人才共享共用机制,共同引育院士等顶尖人才;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示范区,全力支持天津科技大学瞄准国家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整合优势力量,组建大团队,推动一批重大成果转化落地。
原文转载如下:
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出席市“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滨海新区的根本路径,也是“滨城”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正值天津“两会”召开,“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词。推进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变、着力完善营商环境……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为“滨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加快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
围绕制造业立市强化科技赋能,近年来天津制造正加速迈向“智造”。“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是我最为关心的‘十项行动’之一。近年来,赛象科技通过收购智能物流企业,自主研发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数字孪生技术的‘赛象云’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作为推动下游轮胎制造业智能制造和数字转型的重要手段。”市政协委员、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辰表示,传统制造业在未来一定要向服务型制造业升级,以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为基础,并在生产过程中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张晓辰同时希望政府部门多措并举,加快企业创新,鼓励技术研发部门与制造业积极合作,推动制造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在2023年主要工作任务中,用了较长的篇幅指出要加强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应用生态建设,推动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更深入、更紧密、更市场化服务全市智能制造、信创产业、生物医药发展。”市人大代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数据智能部副部长张婷表示,“下一步我们要持续加强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应用生态建设,通过组建开源开放天河超算应用生态联盟、完善优化软件开发环境、强化行业应用平台建设等打造新一代系统的应用生态。构建和完善生物医药、材料计算、气候气象、人工智能、工业仿真等应用平台,增强中心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打造‘ai ’的智慧化应用场景,全面服务全市智能制造、信创产业、生物医药发展,发挥好超级计算创新引领和产业支撑作用,全面服务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高地”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不断改善,更需要营商环境等“软环境”的持续提升。近年来,滨海新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成功实现了从跟跑摸索到领先示范。通过不断推动改革举措,集中力量破解了一大批企业关注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部署,这对天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下一步继续下大力气为中小企业发展‘造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市人大代表、58集团党委书记胡迪表示,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开发更多的适合中小企业经营现状的普惠融资产品。健全对担保、再担保机构奖补机制,推动更多小微企业无需抵押即可获得贷款。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价值信用贷款试点工作,不断优化专利、凯发娱乐平台的版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流程。构建适合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市人大代表、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邹永强表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新就业形态参与群体基数大、规模增长速度快、业务模式新,相关劳动争议也逐年增加。建议政府部门,强化司法资源供给,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比如建立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审判—执行”的专项处置机制,集中司法资源专项处置同行业、同类型的劳动争议案件,打造维权“绿色通道”。
做优高质量发展“生态圈”
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动力点、落脚点终归是人民。与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新区要充分落实“双城”发展战略,增强城市承载力与服务辐射功能,改善民生和营商环境,补齐公共服务配套短板,做优高质量发展“生态圈”。
“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滨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步伐,必将成为滨海新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滨海新区还缺少整建制的‘双一流’大学,高校与区域产业的融合度也有待提升。”市人大代表、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福平表示。
路福平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科学谋划新区高等教育发展,制定完善对支持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探索完善区校、校企人才共享共用机制,共同引育院士等顶尖人才;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示范区,全力支持天津科技大学瞄准国家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整合优势力量,组建大团队,推动一批重大成果转化落地。
在这次天津“两会”上,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闫凌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朱朝军联合提交了《关于加快推动托管式合作办医 促进市区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提案》,他们希望能大力推动市属三甲医院与各区基层医疗机构对接,通过托管式合作办医的方式,加快基层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比如我们可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市属三甲医院托管基层医疗机构给予编制上的倾斜,完善被托管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在执业医师职称晋升和学科评估中对基层帮扶经验给予加分,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依托上级托管医院资源支持中青年人才成长,从而进一步完善区域医疗体系建设。”闫凌州表示。
旅游文化是“滨城”吸引人气聚集的重要一环。后疫情时代,滨海新区要进一步宣传好历史文化,讲好本地故事,促进文创产业链发展,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新区的旅游文化是海洋文化和运河文化的融合与传承,可以借助一些天津老字号或百年历史的民间工坊影响力,进行文创产品合作开发,使用现代产品设计手段和品牌经营方式,将研发的新产品转化为一种可以代表滨海文化的品牌商品,形成基于滨海文化之上的滨海文创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运营模式。”市政协委员、滨海新区台盟副主委陈峥表示。
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滨城”人正大踏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为全面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滨城”样板、奋力开创新区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链接如下:
编辑:张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