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12 浏览量: 作者:李正 来源: 离退处
日前,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主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黄薇同志作“学好用好民法典”专题报告。自从9月7日上午报告视频正式发布后,我校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积极观看学习,并引起了热议。我校原校长办公室主任李正老师奋笔疾书,记录下了自身的体会和感受。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收看“学好用好民法典”专题报告有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当时在网上看到了《民法典》颁布的消息,但是没有很关注也没有认真学习过。今天收看了“学好用好民法典”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人的精彩讲解,让自己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受到极大的启发。深感组织此类普法教育活动,很及时,很必要。
“报告”让我初步理解了《民法典》颁布施行的重大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法律保障。《民法典》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我们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一部我们必读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每个自然人的私权利,为国家确认、尊重和受法律保护。特别是《民法典》的标志性意义:是伟大祖国、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作为一个中国人,充分享有民事权利,充分享有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深感无尚的幸福和自豪。
“报告”让我浅显了解了《民法典》的基本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六大方面。可以用数字来记住:包括总则,一共七编84章,1260条106600余字。从大到签订合同,小到超市购物、缴纳物业费等生活琐事,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方方面面,条条都是重在保护民众的私权利。
“报告”让我从法的视角粗略知晓了自己的权利。例如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物权等方面的具体内涵。其中有我们老年人比较关注的生命权、健康权以及财产权和遗产继承等。譬如遗产的继承,过去一直强调遗嘱必须公证,但是办理公证非常的麻烦,费时费力。现在知道采取自书、打印也可以生效,这就比较方便可行了。
通过收看“报告”受到的启发和自己的思考,我觉得作为一个退休老者,学好用好《民法典》,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做:一是要强化学习意识,在通观的前提下,重点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认真学习《民法典》中自己关心和需要的有关内容,以便学以致用。二是要增强依**的能力。学会遇事从《民法典》中找依据、寻对策、出办法。要学会必要时寻求法律救济。三是培养自觉践行《民法典》的习惯,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处理一些私事时,不要随心所欲,而要有法可依,妥善处置。即便是去餐馆吃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注意节约资源 。四是作为公民有义务积极宣传《民法典》,维护《民法典》。让《民法典》人尽皆知,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能自觉地学法、遵法。
《民法典》赋予公民的权利和法律保障,将激励人们更好地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的社会将更加稳定和谐,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系天津科技大学退休干部、原校长办公室主任)
审稿人:郑帅